2021年通威股份股票个股分析

2021年3月12日2021年通威股份股票个股分析已关闭评论 421,377

近期在调研光伏行业,把观点说一下。通威股份的下跌,显现了资本市场非常残忍的一面。虽然按照之前给的合理估值去配置通威股份,目前暴跌40%后依然是盈利的,但不少同学肯定是大幅追涨上车。以下是金股网对2021年通威股份股票个股分析。

说基本面估计大家看到了通威股份近期的交流,以及很多产业交流,大家对颗粒硅的看法,跟保利协鑫的看法区别非常大。我每周跟踪,也没从产业得到确定性的看法。但个股估值在高位时,容易展开不确定性的一面。

通威股份屡次给出高预期,然后又没兑现,也是犯了资本市场的忌讳。但目前跌到这个位置,更需要去看如何把握投资机会。产业层面,调研反馈的信息是,印度需求明显低于预期,而且硅料涨价引发全产业链涨价,也在部分影响需求——拉长看,当然都只是推迟,不会是消失。换言之,全产业链一季报大概率一般。这一次,如果大跌一波,可能出现类似去年三月电动车那样的机会。

这个观点比较重要,专门说一下。

纪要|隆基股份电话会纪要

日期:20210310

硅片、电池片、组件扩产计划?

硅片曲靖20GW硅棒硅片扩产,硅片到年底120-130GW。组件可能50GW。电池规划28GW,银川3GW四季度投产(到时才会公布是什么技术),剩下25GW明年投产。今年年底接近40GW。

组件扩起来也很快,大概六七个月。今年组件和电池环节的竞争有很大优化。

目前上游传导不下去,僵持,到3月底必有一方妥协,要么下游接受,要么上游降价。下半年需求比上半年好。如果上半年需求少,下半年将更高,1.8-1.9都有可能,那时硅料价格将更高。今年182和210的宽版玻璃供给比较紧张,所以今年玻璃价格不一定能降到30左右。

今年组件出货情况没有调整,对整年的需求还是比较乐观,二季度需求预计有反弹,不一定会那么悲观。海外二季度的订单已经签完,就给国内预留了,目前国内签单意愿不是很强。海外的需求持续增加,目前招标特别密集。一季度组件出货较原计划降低了1-2GW。

组件头部报价在1.75-1.8之间,硅料已经涨到比较高的位置,目前认为是超前涨了,就看组件价格能涨到多少。现在1.7的情况下不赚钱,如果硅料再涨组件还得涨。

广州发展的标不具有指导性,后面要看大型国企央企的招标电价。

从政策角度,今年越早建设越好,今年最初预期1.6和1.7左右。现在组件环节已经调低开工率,主动影响组件价格。

目前一体化组件的毛利率在14-16%,净利率只有2-3个点。

不会在现在囤库存。主要现在各环节在博弈,不排除会硅料妥协降价。

硅片现在开工率比较高,,没有满产,主要是受到硅料限制,一是硅料厂惜售,二是中间商囤库存,不能说担心影响到硅料价格。今年全年都缓解不了硅料的紧张度,产能建设比较慢。

海外目前光伏+储能一起招标,保障6%的收益率。到2025年全球需求400GW以上很吸引人。(又调高了)

今年隆基在电池和组件承受了压力,但是局势更有利隆基,行业一体化在加速。硅片可能不需要我们去打价格战,由下而上地行业整合会加速。之前预期到硅片的需求,所以快速扩张,但是还是慢了。也在关注新进入者长期战略如何,需要不断思考。

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是否是先组件再传导到硅片?

不是,过去几年不具备价格战的条件,硅片产能不足,需求很旺盛。目前很难打价格战。去年三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对手报价更高都卖出去了。硅片今年产出也有限,只能转移成本出去,不然就是组件不赚钱硅片也不赚钱。

未来会通过组件端实现盈利吗?

假设明年可以打价格战,利润可以向下转移。所以一体化比专业化好。专业化的硅片以后盈利如何保障。未来一体化厂商的成本会越来越接近,就要看未来在电池技术能否突破。从去年开始,行业已经进入到看综合能力的阶段。

隆基就率先看好BIPV,收购了森特,有资金优势。当大家开始复制隆基的时候,表面上越来越像,但要看综合实力。隆基比较灵活。

组件端市场份额?

中期目标30%,后面还要调。硅片端对外销售的比例也会降低。今年自用量在50-55%水平。

未来通过企业一体化的综合实力。一体化一定要每个环节做到最好才有优势,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有短板会拖累。不包括硅料环节,没有介入的想法。

这个行业分成硅棒硅片一个行业,电池组件一个行业这两个行业就行了。

硅片环节是否还需要扩张,单晶炉是否能做大尺寸,还是需要改造?小尺寸炉怎么办?

还是会扩,要看节奏,硅片中期市场目标是60%(400GW*60%)。从2014年开始的炉子都是大规格的可以做166-210,之前3-5GW只能小规格的。公司也有根据客户需求提供210产品,但是210比较少,主要还是182。

设备?

希望积极介入到这个环节,在PERC环节自己介入研发降低了成本。后续不确定会采取哪种模式。热场已经介入到了其中,有技术储备。如果没有尺寸变化,现有的热场设备产能能满足60-70%的需求。

热场行业特别小,有介入必要吗?

主要是短期卡脖子,只能去做,本来就有技术积累,自己去做更方便。

海运价格的影响?

去年四季度影响明显,签单时大部分是FOB,对方强势签的是到岸价。

BIPV每年中国新增有20-30GW。存量整体大概400GW。推广难点是因为之前产品性价比不够明显。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