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鑫创股吧电话会议纪要

2022年7月2日华安鑫创股吧电话会议纪要已关闭评论 50,895

‍公司介绍:

公司虽然是2013年才成立的,但是整个团队从04、05年就开始接触车载屏幕,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国产屏幕,品牌主要是日本的,中国国产汽车主要是以一些面包车为主。十几年以来,这条路我们就一直坚持走到今天。在中国国产汽车兴起的年代,差不多是07、08年开始,我们跟各大国产汽车自主品牌,还有一些合资品牌就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和互信,也建立了对整个汽车屏幕产业的认知和熟悉。一直到之后汽车推出了智能座舱的概念,也就是从传统的中控仪表发展到智能化座舱的时候,我们也同步投入,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软件开发和交互设计等等。经过我们对整个产业十几年的深入投入,然后抓住国产汽车的兴起、智能座舱的发展等几次产业机会,我们走到了IPO阶段。

IPO之后,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市场对我们的关注度相对提高,其实原因在于我们这个细分领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也就是智能座舱由传统一体化变成了屏机分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因为我们刚好又是一直做屏幕设计,我们有相应的技术储备,更有相应的市场储备,同时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比较敏感,感知这些事情之后也做了一些布局。以前我们其实跟日本的、台湾的屏厂都有很多的合作,但随着未来的发展,之后应该会比较艰难,所以我们现在在跟深天马深度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又跟京东方精电一起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也主要是针对于整个智能座舱和智能板块。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扩大了在整个产业的布局。

同时从我们最近的一些新的定点和新的订单中,也能够感受到我们目前的成长性。我们以前平均的在手订单差不多40多亿,生命周期4年左右,所以我们平均每年的营业额基本在10个亿以内,但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在手订单就差不多增长了一倍,我们一季度的时候也有公告介绍在手订单达到了85亿,二季度增加也还比较多。这证实了目前的这种发展以及屏机分离趋势下,我们的这种策略是得到市场认可的,所以我们也在这条路上更加大了自己的投入和布局,包括从以前的委外代工转成自主生产、扩大南通工厂等等。

Q:南通工厂产线规模和扩产结构情况,以及工厂可以为公司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

A:南通工厂计划分成两期建设完成,一期明年就可以完全建成,二期预计在2025年左右开始筹建。

产能规划方面,2023年,一期大概的产能是控制在10亿左右,2024年我们整个产能会到20~30亿这个水平,那么到2025年,整个产能是50亿。我们的产能一部分是做Tier 1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屏机分离的屏显系统,另一部分是在嘉兴还有两条模组线去做简单模组。就明年而言,我们大概只有一半会自我生产,还有另外一半,甚至还多一点,可能是委外代工;后年可能百分之六七十左右自我生产,剩下百分之三四十会委外代工;到2025年50亿产能的时候,基本上就要做到绝大部分都是自我生产的,代工可能还是会存在,但是相对比较少。

产品结构方面,明年,主要的产品以复杂模组为主,也会有一部分的简单模组,根据我们现在定点的状态来看,到2024年,可能基本上就是复杂模组,也就是屏显系统和简单模组大概各占一半,但是到2025年的时候,复杂模组的金额就会更多,大概能够到60%。另一个很有意义,但是金额可能会相对没有那么大的是一些域控制器的主机以及部分的ADAS控制域的一些生产,这些东西我们没有单独的去列,因为基本上来说是要到2024年才会开始生产,到2025年,它整体的绝对值的金额相比屏显系统还是小很多的。以上就是我们整体的产能和产品的规划。

这个工厂对我们带来的提升,我觉得是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会很大的帮助我们在市场上拿项目。因为汽车产品最主要的是我们需要交付安全性非常高的产品给车厂,所以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品质把控都非常重要。所以很多车厂会要求说一级供应商一定要有工厂,特别是一些日企的客户。我们有了工厂之后,也补足了这一点。过去我们就因为被认为生产能力不足失去过订单,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建好一个比较完善的,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按照丰田和宝马的管理流程建设的工厂,我觉得会较大提升我们获取订单的能力。第二个毋庸置疑的提升是对我们的利润,因为以前我们委外的时候是要把钱给别人挣一部分,实现自我生产,利润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Q:公司和精电这两家在合资公司中承担什么样不同的角色?

A:其实2014年以前,京东方集团产出的更多的是车载的玻璃,2014年,京东方控股精电,主要是基于京东方玻璃面板基础上,做车载显示面板,或者一些显示的简单模组。我们跟京东方精电成立这家合资公司,其实也是受北京京东方集团的战略推动的。在获取到京东方精电简单模组的支持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在市场上的优势共同去发展汽车智能座舱里面的显示系统单元,附带相关的有一些软件控制单元,这就是我们的主题。同时我们也会附带一些智能驾驶相关的产品。所以从京东方集团到京东方精电,再到我们的合资公司,也能够感觉到京东方集团想在把自己的面板做成世界第一的基础上,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去延伸产品和市场。那么我们跟京东方精电合作,京东方精电会给予我们更多的上游核心的支持,一些市场上的信息我们也都会共享,结合我们的客户基础和这些年的从业经验,助力这个公司顺利从Tier2向Tier1转型,完成从简单模组到复杂模组的升级,从供给Tier1到直接供给车厂的升级,这就是我们赋予它的职责和任务。

Q:年内新的工厂订单规模的目标是多少?

A:我们新增的85个亿订单中复杂模组能够占到60%以上,年内没有定下具体目标,但市场较为认可,第二季度又新增了比较多的定点,据统计金额可能不会亚于去年的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金额。截止到现在来看,我们的在手订单已经突破百亿。

Q:屏幕尺寸构成?

A:我们在比较新颖的产品上较有优势。很多车在屏幕用量越来越多之外,其实对显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尺寸也会越来越大,对科技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举个例子,我们第二季度新增定点大概20多亿,有差不多15亿,也就是说有3/4,都是单体屏幕在12.3寸以上的比较新颖的产品。有差不多1/4还是属于中小尺寸,大概是10.1、10.2寸。

Q:屏幕价格趋势?

A:实际上这些年价格变化还蛮大的,以前以8寸左右为主,平均一个屏幕的价格可能是在四五百块钱,现在12.8寸这种可能是八九百,接近1000块钱。再往上的,我们主流的一些产品像15.6的,17.3的,差不多一个单体就要到2000块钱。目前全中国最大的单一量产屏幕是27寸多是我们提供的。在第三季度,我们可能会拿下来一个四十几寸的量产屏幕,它的价格就会更贵了,而且一个车里面还有好几块屏幕,我大概估算了一下,特别是现在新势力造车里面的屏显部分,基本在5000块钱以上,因为它有仪表,有副驾娱乐,有中控,如果要用到四十几寸的话,可能就要到2万多块钱了。

Q:服务车厂情况?

A:其实我们服务的车厂比较多,做Tier 2的时候就覆盖的比较多了。重点介绍一下Tier 1业务的客户,主要是三家车厂,一个是吉利,一个是小鹏,一个是比亚迪。这三家车厂我们认为是蛮有代表性的,一个是新势力造车,一个是传统的汽车厂商,还有像比亚迪这种介于传统和新势力之间的,主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但是也会生产传统汽车这样子的厂商。这三家客户目前给我们定点是相对比较多的,也是因为我们目前毕竟人力有限。

Q:如何看待行业竞争格局未来变化?

A: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在更新颖的显示技术,更大的屏幕,或者是要求更高的屏幕方面,从开发速度、价格成本等,我们相对比较有优势。如果说是已经在市场上有的一些屏幕尺寸,传统Tier 1巨头可能更有优势。我们在做一个细分领域里面,更精更专的一件事情。

Q:公司做了新的业务之后,毛利率提升情况如何?

A:如果委外代工,毛利率大概是在10%左右。简单模组拿回来自我生产,毛利率大概会在17~18%。做屏显系统,毛利率大约20%。

Q:Tier1业务净利率水平?

A:17-18%毛利情况下,净利润9-10%,复杂模组(屏显系统)毛利率20%,净利率11-12%。

Q:上游面板大厂会不会做复杂模组产品?

A:车载面板行业进入门槛高,现在到未来京东方和深天马都会是最有影响力玩家。华星、慧科车载进入晚(华星一两个项目,慧科还没完全进入),得到主流车厂认可需要时间和不低成本。夏普、LG产品较早,但是产品贵、机制不灵活,很难应对现在行业需求。丰田、宝马、奔驰、大众在将座舱研究向中国倾斜,因我们资源配套这些很好。京东方、深天马可以代表行业走向。京东方精电主要做简单模组,屏显系统也有一部分规划,我们是合资方,也会做一部分。车厂也想在拿到同等资源下根据工厂、开发能力等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和京东方拿到的资源一样,最终决定权看客户,和两边的开发和制造能力。和精电的区别在于我们还做域控,他们没有相关规划。他们在软件和复杂模组制造上投入少。深天马比较保守,最近一个月左右也会做选择,昨晚选择后70-80%的份额就做完选择了。特别是在之后LTPS,MOLED方面的话语权。车厂定AB点,6-4,7-3,8-2分,我们未来工厂可以帮他们生产,他们可以帮我们做简单模组,后面资源很会共享,市场很大,两方利益相关,很和谐。

Q:在手超百亿订单的释放节奏?

A:营业额明年差不多20亿,24年30亿+,25年50亿。变数包括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或者超预期。临时工厂8月份开工,后面接单速度可以加快。

Q:和传统Tier1相比研发人员少,目前研发人员不够不够?

A:人员非常不够,今年增加到400多人,其中200-300人是研发人员,后续要看7月份的状态。在完成前几个核心项目开发后,可能适当的分流华东华南的研发型公司做外包。研发人员短缺是目前最困难问题,项目开发太多。

Q:Tier1业务行业市场规模?

A:依照年初看到的报告(外部研究机构撰写),目前中国智能座舱大几百亿规模,今年破千亿,三年左右翻三倍到三千到五千亿。

Q:软件系统开发业务和通用期间分销业务未来规划?

A:今年会改变分类方式。分销越来越少。新开的产品自己加工销售。软件会保留一部分,目前软件人员转去去下半年/明年的自己产品开发项目上,未来会保留,比亚迪、东风也给了一些订单,但今明两件会先专注自己产品的开发。

Q:车载屏幕显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大尺寸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渗透节奏?

A:目前看到23-25年。从目前接到的定点来看,中国汽车在做产业升级,而且两极分化严重。新势力造车资金足,要彰显自我,比亚迪市场大,销量稳,传统汽车(奇瑞、吉利、长安、长城)。新势力屏显尺寸大,明年可能要提到20寸+,且都用LTPS,NIO最早用moled,但是成本贵、良率低,目前很多家在提miniled microled。传统车厂走两步,大部分车型用中上级别产品,形态在10寸-17寸之前,最多就用LTPS;高端产品要用更好的东西,有的在谈40寸+的T型屏。上半年因为疫情车厂没新陶正,Q4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有可能提出新诉求。因为要解决零部件、生产制造、销量等问题,近两个月车厂重点不在新项目,目前新项目虽然我们拿的多,但是整体节奏慢了50%。Q3以后可能会补放一些新项目出来。新势力一直保持冲劲。

Q:车载屏幕的行业增速?

A:虽然中控已经标配,但是从各方面结合来看现在才刚开始,目前看到的增速还很大。车载屏幕需求总是不够的,特别是十几万以上的传统车基础配置使用仍然不方便,用户体验不好。目前有些车型用500-600屏幕或者700-900屏显系统的10.1中控,但很少有用户用。比亚迪汉、小鹏p7、nio、理想等这些车配的15.6寸和特斯拉配的17.3寸用户真的在使用。用户体验来说,屏幕升级是必然的。车载屏幕的显示清晰度(显示技术)、尺寸的升级是一定的,屏幕数量也在升级,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后视镜、后排娱乐、透明A柱等都在产生需求。之前平均一台车简单模组单车价格500-600,现在最少1000+,最多在3000+、5000+,但和宝马奔驰大众等的未来规划比还是有差距,因此空间还很大。

Q:尺寸规格标准化和定制化项目对公司的影响?公司的优势?

A:标准化很难,一个车厂用完最多只用2-3个车厂复用,大部分还是定制。尺寸定制只是基础,比如对于奔驰s类的双12.3寸/单12.3,虽然尺寸相同,但是因为价格等需求还是不一样,对应产品的各种技术(ic用量、稳定性、亮度、可视角、液晶显示品类、背光等)要求都不同,尺寸背后有一百多个技术参数,还和车厂的接口、软件等需求有关。非平台化车型很少有两个车型用相同东西。市场现状来看还是高度定制化。精电这些屏幕厂商还是要找公司合作来开展定制化从而双方受益。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