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选股和自下而上

2020年8月26日自上而下选股和自下而上已关闭评论 237,981

关于选股,有两条路径

选股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自上而下,另一条是自下而上。

比较常用也是比较传统的一条是自上而下。先分析宏观经济,再判断中观行业,最后盯下微观个股。自下而上则正好相反。

只有一个国家国势强大或国力蒸蒸日上,那么宏观经济才算过关。

巴菲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最大的幸运是出生在美国。

如果是出生在其他战乱或饥荒国家,他将没有钱投资,更没有足够的寿元等待复利的奇迹,最惨的甚至不是被打死就是被饿死,永远没有成为股神的可能性。

我国证券市场早在北洋军阀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并没有股神诞生,甚至股神种子都改行做了其他营生。

由此可知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在宏观方面过关之后,就要开始选择行业了。要去找具有最佳商业模式,或最具有发展空间的行业。

比如这两年的科技行业,甚至是火爆了多年的白酒行业、医药行业。

板块的经常爆发,通常就是高投资回报率的表征。

之前看一本书里总结过,过去100年,美股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两个行业是——计算机、医药。

把时间往前摞一摞,计算机行业也算纯度相当高的科技板块了吧。医药,还真离不了。

医药和过往的计算机板块出牛股,还真有历史依据的。

如果是自上而下的选股,在判断大的宏观面没有问题之后,下一步便是去选择行业。

可以是长期来看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医药、白酒,从中去精挑细选。挑得好,可以长拿五粮液、茅台、恒瑞,一劳永逸。

也可以是就中期看比较"应季"的一些板块。

比如2017年,随着供给侧改革陆续推进,资源股、化工股业绩开始改善,板块迎来修复性行情。

比如2018年年底,随着猪周期低谷逐渐浮现,整个板块开始困境反转,大牛股逐步崭露头角。

至于短期,就行业来说,怕是没什么意义。

如果是自下而上的选股,很简单,先是闷头翻财报,挑好之后看行业有没有问题,继而再看看宏观经济会不会遇到什么明显困境。

我个人更喜欢自下而上的选股,因为觉得这样可以直抓本质。

毕竟不管从上而下,还是从下而上,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个股上,何不直捣黄龙呢。

所以我喜欢辛勤地翻财报。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选股效率太低,选出来的股不太敢买,太求累了。

选股效率太低。是因为大致100只股里面只能挑出2-3只入眼的,其余的真不行。

以前说A股中能看的不过十之一二,我看还是太乐观了。

选出来的不太敢买。比如之前挑出来的阳谷吧,我看行业不咋样,但公司是细分龙头,且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此外年报还显示,公司还在2019年逆势以价格战的方式扩大市占率。

看起来挺好的,有前途啊。

然而,还没动手买,交易所的问询函就来了。专门就行业低迷公司却营收增长、利润下降进行了问询。

公司的答复和我的分析一样,就是在逆势低价扩张。

虽然如此,但交易所这么横插一杠,我倒有些不敢买了。

因为对这个行业不熟啊。

就在今天,股价创了2019年4月以来的新高,距离我发现的时候,大概涨了30%了。

再比如九阳、永新、海翔、东方、金禾等基本都是这个样子。

胆子太小了,不太熟不敢买,这个病要治。

不敢买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过去优秀的公司未来不一定优秀,只是看了财报,还是底气不怎么足。

即便是低估的个股,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如果机会成本太高了的话,纵使最终赚钱,投资效益也低。

太求累了。翻财报太多,肯定心累啊。

这就是最近翻了不少财报,却没有直接转化为金钱的原因。要是我胆子唬一点,直接挑中一只买一点,效果应该也不错。

嗯,其实后来我也总结出这一点了,便捡了一点点黔源、富森、永辉来做实验。

但这样子终究是不行。我觉得应该换一下思路,不是把心思扑在一份份财报上,而是重新从宏观梳理到中观,再细细琢磨微观,相当于顺藤摸瓜,有更清晰的脉络。

逆着来一遍之后,再顺着来一遍,看能不能把任督二脉打通。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8月26日